【优秀毕业生】曹妃甸区职教中心机电技术系优秀学子回访录(二)

优 秀 学 子  李 峰

        青春逢盛世,奋斗正当时。在曹妃甸区职教中心这片孕育梦想的沃土上,无数青年学子带着母校的期许扬帆起航,在不同领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本期回访,我们将聚焦机电技术系优秀学子李峰,探寻他从职教校园走向绿色军营,以青春赴使命、以热血铸军魂的奋斗之路,感受新时代军人的责任与担当。

优秀学子简介

        学生:李峰

        班级:13春机械2班

        班主任:安贤

        工作情况:某步兵学院学员

李峰同学事迹材料

        从曹妃甸区职教中心的课堂到火热的军营训练场,他始终以“强军精武”为信念,在训练中磨砺硬功,在比武中勇立标杆,先后在2019年分区“强军杯”军事技能比武中斩获个人一百米跑科目冠军、荣立三等功;2021年在军事技能比武中拿下携枪通过100米障碍、负重组合练习双冠军,再获三等功;2023年通过优秀士兵保入学考核,跻身军校深造。他的事迹生动诠释了“平凡岗位砺尖兵,敢打敢拼铸荣光”的军人本色,更彰显了职教学子“技能立身、实干成事”的优良作风。

        一、扎根训练场,把“及格线”踩成“冲锋线”

        入伍十年,李峰始终坚信“武艺是练出来的,尖子是拼出来的”。这份韧劲,早在职教校园的实训课上便已萌芽——当年在机电技术系实训车间,他对待机床操作、电路组装等实操科目,从不满足于“合格达标”,而是反复琢磨工艺优化,直到操作精度、效率远超标准才罢休。这份“较真”劲儿,被他带到了军营。

        在基层连队,他给自己定下“超标”训练目标:武装五公里越野,别人负重15公斤,他额外加挂4枚手榴弹、2个弹匣,从最初的23分钟冲到19分50秒;轻武器射击,他在烈日下练据枪,枪管挂水壶坚持1小时纹丝不动,从“良好”稳定到“优秀”,实弹射击多次打出50环满环;战术训练中,他把《步兵战术手册》翻得卷边,结合地形总结出“三三制交替掩护”“敌情预判三步法”,被连队作为训练教材推广。

        作为班长,他更是带动集体奋进的“催化剂”。新兵体能薄弱,他借鉴职教实训中“阶梯式技能提升”的思路,量身定制训练计划,陪着加练3个月,让新同志从“拖后腿”变成“尖子兵”;班组战术配合生硬,他利用休息时间组织沙盘推演,带着战友反复磨合,将“进攻-防御-转移”流程练到“秒级协同”。在他的带领下,所在班连续三年军事考核优秀率100%,两次获评“军事训练先进班”。

        二、驰骋比武场,以“硬骨头”拼出“真荣誉”

        2019年5月、2021年5月,李峰两度代表连队参加分区“强军杯”比武,面对12个单位、180名尖子的激烈竞争,他用行动践行“狭路相逢勇者胜”。

        比武训练期间,他每天给自己加压,创新训练方法突破难点。100米障碍涵盖独木桥、矮墙、深坑等8个课目,携枪通过时枪身晃动、重心难控,是公认的“硬骨头”。为攻克这一难关,他每天加练2小时:在独木桥上架砖块练平衡,枪身绑沙袋练稳定;翻矮墙时反复琢磨“持枪蹬跃”动作,肘部磨出厚茧就贴块膏药继续练,硬是把“收枪不碰障、出枪不减速”的要领刻进肌肉记忆。

        两次比武,他先后斩获一百米跑、携枪通过100米障碍、负重组合练习三项冠军,两立三等功。这份荣誉,既是对他千锤百炼的回报,更彰显了新时代军人向战而行的硬核担当,也延续了曹妃甸区职教中心学子“敢闯敢拼、勇争第一”的精神底色。

        三、提干履新职,用“平常心”扛起“新责任”

        立功提干后,李峰没有停下脚步。2023年成为某步兵学院学员,他给自己立了规矩:“位置变了,练兵的劲头不能变,职教人踏实肯干的底色不能丢。”

        下连蹲点时,他睡在战士上铺,跟着出操、站岗、练战术,手把手教新兵“跪姿据枪稳准狠”的诀窍;组织战备演练,他像当年在实训课上排查设备故障一样细致,复盘12个细节漏洞,完善“夜间紧急集合”“野外宿营警戒”等3项预案;在“学习强军思想”教育中,他结合自己“从职教学子到列兵,再到军校学员”的经历,讲清“奋斗是最美的迷彩”,带动全排训练热情持续高涨。

        从职教校园的技能学习者,到基层连队的军事尖子,再到军校的优秀学员,李峰以十年如一日的坚守,在不同岗位上锤炼成长,用实干与担当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青春答卷。

班主任老师评价与期许

        13春机械2班,是我从事职业教育后带的第二个班级。随着班主任工作的深入,我愈发清晰地意识到,比起知识的传授,更重要的是点亮学生心中的“光”。面对中考失利、带着迷茫与挫败感的他们,如何帮他们重新振作,引导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,成了我心中最坚定的目标。

        我试着一点点撕掉贴在他们身上的“失败者”“没前途”等负面标签,陪他们寻找未来生活的方向,记录成长中的小进步,循环往返,不断强化。当看到他们眼中的迷茫渐渐褪去,透出了清澈的光芒时,我便知道,他们正踏上改变命运的新征程。

        唯有成为让学生感到安全、愿意信任的人,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。每当有学生兴冲冲地和我分享工作中的小成就、生活里的趣事,我都能确定:这个孩子已经告别了过去的自己,正朝着光的方向前行。我告诉他们:“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,只要不辜负时光,每一条都能走出精彩。”

        李峰同学便是最好的例子。“纵有千古,横有八荒”,他用坚定的信念驱散迷茫,以敢为人先的闯劲突破自我,在自己的人生画卷上,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 

        从职教中心的实训车间到步兵学院的练兵场,李峰用十年光阴诠释了“技能立身、奋斗立业”的深刻内涵,用军功章和坚守证明了职教学子同样能在人生舞台上绽放光彩。他的事迹不仅是个人奋斗的赞歌,更是职教中心“立德树人、技能成才”办学理念的生动写照。

        愿更多职教青年以李峰为榜样,怀揣梦想、脚踏实地,在平凡岗位上追求卓越,在奋斗征程中书写精彩,用青春力量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!


稿件来源:机电技术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