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妃甸老年开放大学新城分校启幕:“银发课堂”点亮晚年新生活

        9月22日,曹妃甸老年开放大学新城分校正式开课。在各级领导的统筹支持下,这所专为新城老年人打造的“精神乐园”,迅速成为异地随迁老人安放身心、追逐热爱的新去处,让“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”的愿景照进现实。

        随着曹妃甸新城开发建设的推进,大批创业者携家而来,随迁老人数量逐年增加。然而,异地生活的陌生感、社交圈狭窄、闲暇时间单调等问题,逐渐成为老人们的“心头事”。曹妃甸区教育体育局与新城管委会积极对接,协调区职教中心落实相关责任,积极筹备建校。从选址改造到课程设置、人员调配均“特事特办”,仅用短时间便完成筹备,于9月21日正式迎来首批学员。

“家门口的大学”:圆了跨时代的求学梦

        “退休后,时间一下子多了,心里却有点空落落的。一直想学书法,年轻时没条件,现在出小区走几百米就能学上课,可算圆了梦,这班开得好!”书法班里,来自九场的赵大爷一边得意地润着笔,一边给政府点赞。他和老伴随儿子迁居新城后,日常仅负责接送孙子,如今两人分别报名书法班与声乐班,生活瞬间“鲜活起来”。

        像赵大爷这样的学员不在少数。老年大学新城分校首批开设了书法、绘画、国学、太极拳、声乐、陶笛六大课程,因“离家近、课程实”,开班即实现“班班满员”。除了传授技能,学校更搭建起温暖的社交平台,帮助老人们打破陌生壁垒,在互学互动中找到归属感,真正将“老有所为”落到实处。

“六艺课堂”展风采:名师引路激活银发活力

        为提升教学质量,学校不仅组建了精干师资团队,更与唐工大开展教育合作,引入专业力量,让有深厚文艺功底的教师走进课堂。

        书画教室墨香萦绕,学员们在谢老师的指导下凝神静气,在宣纸方寸间运笔挥毫,一点一划、一枝一叶,勾勒出宁静致远的晚年心境。

        国学课堂上,劳教授引经据典,徜徉在古老的中华文明经典《论语》的智慧场景中,跨越千年,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。

        庭院中,太极拳班学员在杨老师带领下,动作舒缓连贯,如行云流水,在一招一式中颐养身心,强健体魄。

        声乐教室与陶笛班则充满欢声笑语:《歌声与微笑》的旋律点亮课堂,零基础学员虽面临“漏气漏音”的挑战,却始终保持韧劲;有音乐基础的李奶奶仅一节课便掌握简单曲目,欣喜地说:“有好老师指导,学啥都有劲儿,以后一定好好学!”

        在这里,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技能积累,更成为老人们“重返青春”的动力——每一点进步,都让他们更自信、更年轻。

以学养老,以伴暖心:重构晚年幸福图景

        “来学太极拳,不光是为了锻炼身体,更因为能和老伙伴们一起聊天、一起进步,孩子在外工作也更放心。”太极拳班张阿姨的话,道出了许多学员的心声。

        老年大学的开办,彻底改变了老人们的生活节奏:他们有了专属的“高光时刻”,回家后会主动与儿孙分享课堂趣事、展示学习成果,家庭氛围愈发融洽;脸上的笑容多了,心态也更积极开朗,那份如同莘莘学子般的满足与快乐,让“夕阳红”愈发灿烂。

        曹妃甸老年开放大学新城分校的成立填补了新城老年教育的空白,不仅彰显了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温度,更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,为曹妃甸打造教育高地注入新活力。未来,学校将持续扎根社区,以“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”的积极理念,陪伴每一位“银发学子”书写精彩晚年——因为人生从无休止符,学习,总能让生命的每一段旅程都绽放独一无二的光芒。


稿件来源:社区办